“创新驱动”是近几年来大热的一个词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企业众多、人才济济的西安高新区,已然凭借自身资本技术汇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优势迈开步伐,走在了当前“创新驱动”的时代潮头。
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圈
2015年7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将通过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公共服务、激发人才活力等六大举措,释放创业创新主体活力,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潮流。计划到2017年,使创业群体不断壮大,实现全市小微企业总数翻番,新增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7万人;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形成100家能有效满足创业创新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业孵化载体;创新成果更加明显,全市年技术合同成交额800亿元,企业拥有授权专利总数达3.8万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0家,小微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7000亿元。
创业咖啡类的智空间、草履虫、闪电孵化器;创业社区类的西北狼电商社群、黑马西安分会;创业媒体类的极客窝、西安热;创客类的泥巴创客空间、指尖空间、蒜泥科技和木立方俱乐部;众筹类的西部众筹、陕众筹……“十二五”期间,一大批类型各异,致力于服务创业者的“众创空间”在西安高新区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吸引了一大批有创新激情、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加入其中,氛围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圈正在迅速形成。
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劲舞空间
在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你可以看到,不论是海天天线、西电捷通、康拓医疗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企业巨擘,还是“漫游人”、“洁姆环保”等高科技“新生代”,这些扎根高新区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从示范区的孵化器出发,慢慢壮大。
作为西安留学生创业园入孵企业,致力于餐厨垃圾处理的西安洁姆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业务崭露头角,26岁的海归总经理武铮说:“孵化园不但减免了房租,还提供了很多服务,让人把心思全部用在创业上。”
留学生创业园只是高新区的冰山一角,提起孵化器质量,高新区在全国都响当当——打造了全国最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目前,示范区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其中国家级13家;科技企业加速器目前聚集了14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巨人企业,促成了一批企业成功上市,涌现了像西安富士达、巨子生物、西电捷通、天和防务、美林数据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企业。
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示范区不走“公务员、老体制”的老路,实行“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快节奏”的运行机制。管委会实行大部制,职能部门仅有15个。流程再造后,涉及企业和居民的205项审批服务事项中,65%以上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85%以上做到即来即办。每个工作日新注册企业数是之前的2倍,2014年新注册企业数超过6000家。
作为服务理念的升级版,示范区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助推创新创业。2011年与市科技局共建的西安科技大市场,经过几年发展,2014年实现技术成果交易350亿元,累计为3万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已成为我国中西部最活跃的产学研交流中心。
“双创”大舞台让梦想照进现实
在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出校门的“新鲜人”来了、踌躇满志的“海归派”来了、久战江湖的“实力派”来了……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登大舞台,做创业者,成大事业。
这个华丽的舞台,无疑就是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4年筚路篮缕,如今风华正茂的示范区,一路走来,像园丁一样,栽下一棵棵幼苗,让创业者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现在,这些禾苗渐成森林,他们向世界展示着力争一流的“高新力量”。
所有的力量汇聚起来,创新创业在全国扛起大旗便顺理成章——2014年,在册企业营收首破万亿大关,达11070亿元,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三;2014年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6万件,约占陕西省的65%;技术交易额达到310亿元,占了陕西省的50%。他们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引领、示范和带动西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了“一带一路”上的创新创业之都。